百年“同文学堂”将启动修缮

广东东江管委会旧址改造工程将正式启动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座建于清光绪十四年(1888年)的建筑,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汕头岭东文同学校旧址。它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地方教育的历史,197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长期以来,办事处旧址的修缮工作触动了很多市民的心。在最近召开的汕头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,市委书记陈良贤提出,我市要开展“六十年”工程,广东东江管委会旧址被列为“十大历史文物保护修复”之一。

目前,旧址为金平区外马路第三小学,位于汕头市外马路129号。8月14日上午,在学校旧址前,记者看到工人们在雨中摆好手脚,开始准备抢修工作。住在前翼的12户也开始腾退搬迁工作。

在校址建设初期,并没有作为学校使用,而是作为“同庆好堂”。没想到,房子建好之后,因为资金不足就关门了。

写下“四百万人齐哭,去年割台湾省今”的爱国诗人邱,在台湾抗日失败,离开台湾越境,决心开创新的教育事业。1997年,邱应邀担任潮州寒山书院院长,后又在潮阳东山书院、澄海书院任讲师。1899年创办潮州文同书院,次年被广东当局派往南洋考察华侨,辗转越南、新加坡、马来亚、荷属东印度等地,向华侨募集办学经费。1901年,文同学院迁至汕头,改为岭东文同学校,由学校自行管理。学院的所在地是文同学校的旧址。门楼上悬挂的“派”牌匾,仍是秋1901年所作。

据说岭东文同学派是广东第一个新学派,潮汕青年学者陈家顺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。他认为,“从学校章程来看,岭东文同学校与老学校有很大不同。为了不分地域广泛培养人才,惠朝梅和其他县的人都可以入学,并规定那些情绪轻浮、心胸狭窄的人不会被接受。如果你放学后烟酒成瘾,不遵守教规就会被开除。在教学方法上,提倡学习西欧教育,学风以启发引导为主。”

根据陈家顺的研究,文同学派是一个新学派,但其教学内容以中学为主,西学为辅。开设经典、历史、中日、化学、生理卫生、数学等新课程。我教日语的原因是邱认为“所有对西学有用的书都被日本人翻译了,读东文就是读西文”。因此,学校用日语代替西方进行外语教学,并专门聘请日本学者熊泽担任日语教学。后来学校还增加了地理、英语、图片等课程。

在教学的同时,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,学校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,专门开设了“兵体操”课程,并从惠超嘉道太平拿下枪支弹药,供学生练习射击。1907年1月8日,文同学校在汕头海关门前举行运动会。"这是首次在潮汕地区举行运动会."陈家顺说。

1908年,岭东文同学校更名为岭东中等商业学校。岭东文同学校已经培养了1000多名学生,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都加入了共青团。其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,包括被誉为“中国性学第一人”的潮汕第一博士,饶平黄冈起义领袖之一、辛亥革命后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玉平,以及著名数学家黄。

文同学校除了在潮汕乃至广东的教育史上享有盛名外,还曾经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,从而成为汕头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说起来,这段历史也和周恩来息息相关,这也是为什么在以前的校址上有周恩来的半身像。

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,广东国民政府于1925年2月和10月组织了两次东征,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。11月4日,十字军进入汕头,取得了东征的全面胜利。时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,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江行政委员,领导惠、朝、梅三地的行政工作。1926年2月1日,周恩来在汕头市外马路东江管委会门口宣布就职。

据广东文史馆馆员陈汉初介绍,1926年2月22日至3月3日,周恩来主持东江行政会议并作政治报告。据记载,包括县长、教育局长、农工商妇女在内的124个人民团体参加了会议。“70%是工农代表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”陈汉初说,会议持续了六天半,有95名代表发言。共收到297份提案和计划,其中93份获得批准。会议期间,代表们解决了67项提案,在做了报告后,又解决了26项。主要包括:治河、疏港、造林、筑堤;开辟省道、县道、街巷;逐步取消苛捐杂税;协助海关恢复的运动;发展农村平民教育;禁止贩卖人口,要求绝对的婚姻自由;重组警察,划分行政和司法权力...

“这是一次具有人民代表大会性质的会议,具有重大历史意义。”陈汉初说。当时由毛泽东主持的《政治周刊》曾写道,这次会议是“人民参与革命政治的第一步,也就是政府与人民合作的第一个声音。”

同年3月16日,由于种种原因,周恩来被免去东江管委会委员职务。但是在这里,仍然有那一年的历史记忆。

从外部看,虽然这个历史悠久的学校遗址略有破损,但仍然保存完好,只是在早期的设计和探索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。除了因年久失修和特殊时期造成的人为破坏和缺乏管理保护外,因曾被改建为外马三小学校办公用,地面、门窗已完全面目全非,因屋顶漏水和白蚁侵蚀,木结构严重腐朽,有变形倒塌的危险。

据居民反映,这里的排水存在一些问题,因为学校旧址地势比较低,每次稍有降雨就会造成洪水泛滥,对文物保护相当不利。

针对这些现象,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抢险抢修方案,涉及9个抢修项目,分为地板、墙体、门窗、梁板、屏蔽门、立柱、梁架、屋面等维修项目。

据了解,改造工程将分两期进行。一期修复门楼、厢房,二期修复旧址主座(包括中座、后座、大门、围墙、排水设施及周边地面)。根据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情况,工人们在门卫室周围搭建了脚手架。

据介绍,门楼的修缮工作包括仔细拆除屋顶、屋顶下半部分,清理瓦片、瓦、瓦和滴水,以备后用;墙面后手工清理石雕图案和抹灰。经过精心拆除,加装墙体、门窗、户用风机、木隔板、供电设施、地面及严重损坏的红砖;拆除堵塞的后门窗,按捣固修补的原材料比例掺入夯土;对破损、风化、脱落、开裂的墙体进行修补,并重新进行砌块抹灰;更换严重损坏和缺失的梁、梁、大梁、开裂、缺失和损坏的瓦、瓦和滴水,并按原来的样式重新铺设;更换严重损坏、缺失的木雕构件,并按原样式制作;修复破损的脊、行脊、嵌体;手动清理地面上的脏石头。人工校正前后,对台阶类和地面下沉石条进行了校正,增加了破损严重、原地面图案缺失的红砖;保护木质构件、门窗、门扇,并油漆。

早在1979年,该文物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,就被命名为“广东东江行署旧址”。对潮汕革命史研究颇深的陈汉初,曾多次就此名称提出不同意见。

「事实上,文同学校并非用作东江在广东的行政办事处旧址,而是用作东江在广东的行政会议旧址。我对这一点做了详细的研究,希望能还原历史。”陈汉初说。

但据有关部门介绍,按时间顺序,文同学校于1926年2月1日成为汕头市外马路东江管委会办公室。周恩来此前在办公室门口公布了就职公告,并于2月22日在此召开东江行政会议。名字没有错。回搜狐多看看。

网友评论